欢迎来到中国体育报
06:新兴网坛
百年遗憾成往事 今朝繁荣令人叹
  郑钦文在比赛中。本报特派记者 王宪民摄

  张之臻在比赛中回球。 新华社记者 万象摄

  本报记者 马艺欧

  1924年巴黎奥运会,4位中国网球选手曾有机会开创中国奥运历史,但因要参加戴维斯杯网球团体赛而选择了放弃,留下无尽的遗憾与叹息。

  100年后的今天,不仅有7位优秀中国球员出战2024年巴黎奥运会,象征国家荣誉的戴维斯杯团体赛决赛阶段也被“搬”到了中国。

  探寻背后的故事,我们会发现当年的遗憾与如今的满足都不是凭空而来。唯有感叹百年沧桑巨变,“国运兴则体育兴”。

  巴黎还是纽约

  说起中国与奥运会的历史渊源,人们首先会想到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田径运动员刘长春“单刀赴会”。其实中国网球原本有机会在1924年就叩开奥运会大门,中国4名运动员的名字甚至已经出现在了秩序册中,只差一步到巴黎。

  1923年6月,上海的报纸登出消息:远东体育委员会近日接到奥运会邀请函,正式邀请中国参加1924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八届奥运会。刚刚当选国际奥委会中国委员的远东体育委员会会长王正廷认为,奥运会是世界体育的盛会,中国应当派运动员参加,于是他把这件事委托给助手葛雷处理。

  葛雷首先想到的人是韦荣洛,后者是中国第一个网球全国冠军,而且在1913年不满21岁时,韦荣洛就代表中国参加了在菲律宾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韦荣洛表示,如能代表中国去巴黎将是他的荣幸,即便自掏腰包也愿意。他还推荐了连续6年称霸香港网坛的好友吴仕光加入。吴仕光接到邀请后表示,不仅愿意参加巴黎奥运会,还建议把自己的弟弟吴仕章也列入参赛名单。此后,吴仕光还推荐了另一位后来叱咤中国网坛的人物、马来西亚华侨邱飞海。

  不过韦荣洛向葛雷提出的一个想法,最终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奥运之旅未能成行。韦荣洛表示,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还可以同时代表中国参加1924年在美国纽约举办的戴维斯杯团体赛。

  葛雷以远东体育委员会的名义正式任命韦荣洛担任中国网球队的队长,把组建中国代表队的任务交给了他,由他率队参加巴黎奥运会和戴维斯杯赛,并在参赛问题上拥有最终决定权。

  1924年4月,巴黎奥运会组委会接到葛雷从上海发来的正式参赛电报,第一时间向新闻界公布消息:中国运动员将首次参加奥运会,同时将中国选手的名字,正式列在巴黎奥运会草地网球比赛的赛程表上。

  不久之后,葛雷接到韦荣洛的消息,表示已经成功组建球队,代表中国参加即将到来的戴维斯杯,但韦荣洛决定放弃参加奥运会。“一来是因为赛程安排确实有点紧张,二来是因为老搭档吴仕光没办法一同参赛,只能选择放弃了。”

  就这样,中国参与巴黎奥运会的4名中国网球选手已经成功报名,韦荣洛、邱飞海、吴仕章和吴仕光的名字出现在了巴黎奥运会官方报告中,但并未参赛。

  一声叹息留遗憾

  为戴维斯杯而放弃奥运会,如果以今天的视角来看似乎有些无法理解,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网球运动的特殊性,却也有其必然性。

  彼时的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国力衰弱。当时的中国体育更是远远落后于世界,政府没有主管体育的部门,对于奥运会抛出的橄榄枝,只能由民间体育组织远东体育委员会筹备。在与运动员的沟通协调和执行力方面有很大不足,更无法为运动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与此同时,当时网球在国内的开展情况也决定了可选之人非常少。葛雷之所以会首先联系韦荣洛,重要原因就是经济因素。韦荣洛是上海联华银行总裁,出身香港世家。那时中国打网球的人本就有限,既愿意参赛,又负担得起旅费的人更少。

  韦荣洛并不缺少爱国情怀,但将现在看来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机会系于个体身上,确实显得有些难以承受之重。爱国情怀是宝贵的,但历史的进程往往是由众多因素共同推动的,个体虽能发挥作用,却难以独自承载如此重大的历史使命。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网球与奥运会关系的特殊性以及戴维斯杯本身的重要性。网球运动首次出现在奥运会是在1896年的雅典奥运会,当时是九大正式竞赛项目之一,也是唯一的一项球类运动。戴维斯杯创办于1900年,由国际网球联合会主办,是世界上最受瞩目的男子网球团体赛事,相当于“网球世界杯”。那时的网球世界,戴维斯杯的影响力要超过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与国际草地网球联合会那时的“明争暗斗”不是秘密,因为关于业余选手定义的争议,1924年巴黎奥运会后,网球项目被移出奥运会大家庭,直到1988年的汉城(首尔)奥运会才正式回归。

  1924年的戴维斯杯和奥运会时间相近,加之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国网球队参加了戴维斯杯比赛,错过了改写奥运历史的机会。中国球员面对复杂的情况,在支持有限的条件下面对如此选择,加之时代认知的局限性,做出放弃奥运会的决定并非偶然,其背后反映的是当时中国网球人才的稀缺和国力的不足。

  还看今朝幸福来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7位中国网球选手在罗兰·加洛斯的红土赛场上续写着中国网球与奥运的情缘。

  参加单打的郑钦文、袁悦、王欣瑜和王曦雨4名球员不仅是运动员,更代表着新时代中国年轻人的形象。其中郑钦文作为6号种子参赛,她是冲击奖牌的热门人选之一,她在职业赛场上已经展现出的自信,会通过奥运平台传播到更广阔的空间。同样实现了满额参赛的还有女双,王欣瑜/郑赛赛、袁悦/张帅在职业赛场都品尝过冠军滋味(单打或双打)。中国是本次奥运会仅有的6个实现女子项目满额参赛的队伍。张之臻参加男单争夺也极具历史意义,虽然首轮输给对手,但这已经是中国男选手首次以非外卡身份参加奥运会。而张之臻携手郑钦文出战混双比赛,将是中国网球又一个零的突破。

  无论中国网球运动员取得怎样的成绩,他们的到来已经将中国网球的综合竞争力展露无遗。网球作为影响力巨大、商业化强、参与门槛较高的项目,也是中国体育全面崛起的佐证。

  韦荣洛、吴仕光、吴仕章和邱飞海是19世纪出生的“90后”“00后”,即便出生在富贵之家,也无法超越时代的局限。100年后的这些中国网球选手,他们就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可以走上网球道路,并达到前人无法想象的高度。在这背后,我们还可以看到如今网球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这正是时代赋予的能量提供的可能。

  1924年7月31日,中国队最终在纽约进行的戴维斯杯比赛中0比5负于澳大利亚队,不仅留下了输球的遗憾,还有错过奥运会的叹息。2024年9月10日,戴维斯杯决赛阶段比赛将在中国珠海横琴打响,在100年前的故事铺垫下,别有一番滋味。

  100年后,奥运会从巴黎回到了巴黎。中国从首次在纽约湾区参加戴维斯杯,到在粤港澳大湾区首次举办戴维斯杯决赛阶段,同样用了100年。

  这项历史底蕴深厚的赛事首次离开欧洲,来到亚洲地区办赛,展现了国际网联对中国网球的信任与认可。中国能够举办这项赛事,则是综合实力的体现,这不仅让网球人感到欣喜,也是国人的骄傲。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国运的兴盛为体育事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百年的遗憾已经成为历史,今天的中国网球正书写着新的篇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有限公司
Copyright © right 中国体育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奥运特刊
   第03版:奥运特刊
   第04版:奥运特刊
   第05版:全民健身
   第06版:新兴网坛
   第07版:青少年体育
   第08版:体彩天地
百年遗憾成往事 今朝繁荣令人叹
塞伦多罗战斗到最后一分
中国大众网球城市挑战赛自贡收拍
中国匹克球争霸赛双城竞逐
广告
中国体育报新兴网坛06百年遗憾成往事 今朝繁荣令人叹 2024-07-30 2 2024年07月30日 星期二